联合国电台 show

联合国电台

Summary: no show description found

Join Now to Subscribe to this Podcast

Podcasts:

 世卫组织:能够预防并消除疟疾的新疫苗有望在2030年推出(2:02)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世界卫生组织11月14日正式发布了旨在预防和消除疟疾的《2013疟疾疫苗技术路线图》,根据这份《路线图》,一种可将疟疾发病率降低四分之三、并且能够根除这一传染性疾病的疫苗有望在2030年前获得生产和使用许可。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世界糖尿病日”: 联合国呼吁采取集体行动 预防和控制糖尿病(2:46)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对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各地普遍上升、尤其是年轻和贫穷人群中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的现象深表关注,并呼吁各国采取切实行动,加强相关预防和控制工作。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在“世界糖尿病日”当天,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了最新一期《糖尿病地图》,详细介绍了全球20岁至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的分布概况,其中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各国之首,紧随其后的是印度、美国、巴西和俄罗斯。该机构同时发出警报,称如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预计将大幅上升至将近6亿。 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1991年决定,将每年的11月14日作为“世界糖尿病日”,呼吁人们关注糖尿病的危害。这一天是胰岛素发现者、加拿大科学家班廷的生日。2006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世界糖尿病日”确立为联合国日。 今年早些时候,各国在世界卫生大会上一致通过《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呼吁各国制止肥胖病例和相关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该行动计划指出,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诱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 潘基文秘书长在“世界糖尿病日”也发表致辞指出,全球现有超过3亿5000万成年人罹患糖尿病,每年约有500万人因此死亡,相当于平均每6秒钟便有1人死于糖尿病,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必须采取单独和集体行动,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潘基文强调,减少婴儿和儿童超重现象至关重要。当今世界衣食富足,却有如此多的人无法获得健康食品,国家和社区不能依赖快餐食品,而应促进可持续农业,鼓励人们吃健康农产品,并支持体育运动。在努力预防的同时,还必须为有需要者提供治疗。目前,世界各地仍有人无法获得可以拯救生命的胰岛素,很多人因延误诊断而导致严重并发症,过早死于心脏病、中风或肾功能衰竭,还有糖尿病患者因失明或截肢而致残。加强对糖尿病人的基本药物治疗是各国承诺要在下一个十年内实现的主要目标之一。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2013“联合国中国美食节”开幕式实况录音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联合国官员:以色列定居点活动与实现“两国方案”目标背道而驰(2:25)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联合国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罗伯特•塞里(Robert Serry)11月13日发表声明,对近期以色列方面接连宣布新的犹太人定居点建设计划的行动深表关切,称此举与实现“两国方案”的目标背道而驰,并呼吁双方避免在当前直接和谈刚刚重启的敏感时刻采取任何破坏互信的负面言行。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联合国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塞里13日在声明中指出,过去几周来,他一直在密切关注以色列当局公布的一系列新的定居点建设计划,并对此深表关切,因为这与实现“两国方案”目标的行动之间将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塞里在声明中强调,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近日再次重申了联合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一贯坚定立场,那就是:任何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修建定居点的活动都违反国际法,是实现和平的主要障碍。 在此背景下,塞里当天分别会晤了巴、以双方的和谈代表。在与以色列巴以和谈首席谈判代表、司法部长利夫尼的对话中,塞里了解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早些时候已经命令住房和建设部停止对新建定居点住房进行招标的工作。 此外,声明对近期发生的与定居点相关的暴力事件深表关注和谴责。塞里指出,在当前敏感时刻,相关各方必须避免负面行动,支持正在进行的和平对话谈判,以此维护实现“两国方案”目前尚存的一线希望,这符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的共同利益。 以色列住建部近期开始对计划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修建的总共两万套新住房进行招标,其中包括E1地区的1200套新住房。E1地区位于1967年中东战争前停火线、即“绿线”之外,在耶路撒冷东北部和约旦河西岸最大的犹太人定居点马阿勒阿杜明之间。在这里修建定居点将直接分割约旦河西岸南部与北部,使未来的巴勒斯坦国无法拥有完整国土。去年11月底,作为对巴勒斯坦获得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的“惩罚”,以色列内阁批准在该地区新建数千套住宅,并由此招致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联合国报告:阿富汗2013年罂粟种植量再创历史新高 (2:48)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11月13日在维也纳和喀布尔同步发表年度报告称,阿富汗2013年的罂粟种植量在高额利润诱导下继续大幅增长,并达到历史新高。据统计,该国今年的罂粟种植面增加了36%,鸦片产量较2012年也上涨了将近50%,由此给该国的稳定与发展,以及全球健康构成严峻威胁。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驻阿富汗代表勒马修(Jean-Luc Lemahieu)13日在报告发布会上援引相关统计数据指出,阿富汗2013年的罂粟种植面积从2012年的15万4000公顷大幅增长至20万9000公顷,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此前2007年创下的最高水平,当时的种植面积为19万3000公顷。同时,阿富汗今年的鸦片产量也达到了5500吨,同比增长了将近一半,但仍低于2007年创下的7400吨的记录。 勒马修:“(英语)显而易见,阿富汗农民继续受到罂粟种植高额利润的诱惑,因为一公斤鸦片目前的农场交货价格为145美元,远远高于2006至2008年的水平。同时,农民加大种植罂粟可能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资产,来应对明年的未知情况,因为很多人担心北约部队从阿富汗撤出后,他们可能会缺乏‘安全保障’。种植面积增加的地区大部分都在英军准备撤出的赫尔曼德省。” 勒马修强调,阿富汗境内九成以上的罂粟种植田都集中在安全形势较为恶劣的南部和西部,其中南部赫尔曼德(Helmand)、坎大哈 (Kandahar)、乌鲁兹甘(Uruzgan)、代孔迪(Day Kundi)以及查布尔(Zabul)等省的罂粟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2%以上,由此显示出安全动荡给政府治理、国家发展及人民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同时,鸦片产量大增已成为目前阿富汗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由于供应方便,该国的鸦片与海洛因成瘾人口据初步统计已超过100万,是全球毒品成瘾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 此外,尽管当局过去一年来在联合国方面的积极支持下采取了严厉的打击鸦片生产以及销毁罂粟种植田的全国行动,但收效甚微;目前,在全部34个省份当中,无毒省份的数量从17个下降到15个;共铲除罂粟田7300公顷,同比减少了24%。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联合国专家:改善人类营养健康需对全球粮食系统进行反思和调整(2:49)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参加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主办的一个有关营养问题的国际会议的各国专家指出,全世界有近9亿人长期挨饿,超过一半的人口被严重营养问题所困扰,因此,通过对粮食系统进行重大调整,以改善人们的饮食和生活至关重要。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安理会就推迟国际刑事法院审判肯尼亚领导人决议草案进行磋商(2:08)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安理会11月12日在本月轮值主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主持下,就推迟国际刑事法院审判肯尼亚领导人决议草案进行了磋商。刘结一在会后表示,目前安理会成员就这一问题还存在分歧。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世界气象组织:2013年有望入围全球十大最热年份(2:43)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世界气象组织13日发布《2013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声明》称,2013年有望入围自1850年有现代气象记录以来的十个最热年份。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雅罗(Michel Jarraud)13日在这份长达18页的最新报告的发布会上指出,根据初步观测评估结果显示,在2013年的前九个月,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值高出0.48摄氏度。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这一数值与2003年同期水平相当,目前暂时将并列为第七个最热年份。相关预测在整合今年最后三个月的数据之后或可能出现变化,但出入不会太大。截至目前,位居前三位的最热年份仍然是2010年、2005年和1998年,其当年地表温度分别比长期平均值高出0.56、0.55和0.52摄氏度。 雅罗:“(英语)今年与过去两年不同,没有出现拉尼娜或者厄尔尼诺现象的重大影响,因此气温变化比较中和。然而,从气温升高的全球趋势来看,不同地区的情况大有不同,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气温大幅降低。与2012年在美国观测到的创历史新高的温度形成对照的是,2013年的最高温49.6摄氏度出现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在亚洲,日本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季;中国则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八月;韩国也创下了夏季高温纪录。” 雅罗表示,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在2012年达到新高,预计在2013年将再创新高,这意味着未来温度将会更高,并由此导致冰盖和冰川的持续融化。目前,全球海平面已经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新高。自1993年以来,海平面正以每年约3.2毫米的平均速度不断上升。九成以上通过温室气体产生的额外热量都会被海洋吸收,因此海洋将在几百年中持续扩张。雅罗指出,海平面升高让沿岸居民更容易遭受风暴浪潮的冲击,人们可以从此次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并造成重创的惨剧中窥见一二。 据世界气象组织介绍,2013年全球气候状况最终结果将于明年3月左右正式公布。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十五年茁壮成长 联合国中文网站致力传递联合国的声音(3:27)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11月13日,联合国中文网站迎来了它的十五周岁生日。自1998年正式上线以来,该网站从最初的联合国概况网络版逐渐发展为今天联合国系统的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从有限的简单网页拓展到四百多个栏目、分站,内容形式涵盖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直播、手机版、残疾人使用版等,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第一时间传递联合国的声音。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联合国中文网站负责人谌芳13日在接受联合国电台专访时介绍说,联合国中文网站是继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和阿拉伯文之后最后一个推出的官方语言网站。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在联合国会员国和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借助联合国新闻部的优势和工作人员的多方努力,中文网站迅速发展,并不断开拓创新,以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及时性、多样性及精确性为特色,已经成为广大中文用户了解、研究、参与联合国的第一门户。 谌芳:“新闻是联合国中文网站最受用户关注的栏目之一。除了提供每天更新的新闻、广播节目外,我们更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报道态度,以详实的背景资料和不一样的新闻视角,关注世界大事、报道新闻焦点。联合国中文网站始终把握世界的脉动,客观记录着联合国的身影,为广大中文网友提供了另一个看世界的渠道。我们的新闻报道不仅得到广大网友的喜爱,也深受各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的青睐。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等不少中文通讯社、媒体的报道经常引用联合国中文网站的新闻和数据。” 谌芳表示,十五年来,联合国中文网站不断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上实现创新和突破,并通过社交媒体等新的传播渠道,在探索中求得更快的发展,搭建网友与联合国高层互动交流的平台,寓教于乐传递联合国的理念。截至目前,由中文网站负责的联合国官方微博已发布了近3万条极具时效性的第一手信息、拥有近500万粉丝,成为联合国系统内用户最多、运营最成功的社交媒体帐户。 据统计,联合国中文网站的用户70%以上来自中国大陆,主要以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媒体业者、教师学生等知识层次较高的读者群为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网站高端、专业、精准的特色与不可复制性。这些读者渴望第一时间了解联合国的最新资讯、掌握联合国会议文件的第一手资料,更关心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中文网站一直在积极致力于为这一读者群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 谌芳表示,十五年,是一个高度,更是一个起点。2014年,联合国网站主页即将全新改版。新版中文主页将进一步扩大,结构更加合理,阅读更加方便快捷,以适合广大中文网友的需求。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常驻代表刘结一:国际社会在波黑问题上应注意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关切 (1:43)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11月12日在安理会阐述中国对波黑问题的立场指出,国际社会在波黑问题上应采取平衡、慎重的态度,注意多听取有关各方意见和关切,中方希望波黑各民族人民积极巩固政治进程取得的成果,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全面履行《代顿和平协议》。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联合国安理会12日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问题举行公开会议,听取了秘书长波黑问题高级代表因兹科所做的最新情况汇报,并通过了有关波黑问题的第2123号决议。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在会上发言阐述中方立场指出,当前波黑局势继续保持稳定,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中方对此表示欢迎。 刘结一:“中方欢迎安理会通过第2123号决议,延长欧盟驻波黑多国稳定部队的授权,希望欧盟部队继续与波黑武装部队保持密切合作,为维护波黑安全与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波黑实现持久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刘结一指出,波黑是巴尔干地区重要国家,维护波黑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国际社会、特别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中方尊重波黑的独立、主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尊重波黑人民对国家前途的选择,支持波黑各民族和睦相处、共谋发展。 肖凡,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中国、古巴、沙特等14国成功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2:48)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第68届联大纽约当地时间11月12日举行全体会议,投票改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中国、古巴、沙特等14个国家均以高票数成功当选,任期自2014年至2016年。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第68届联大主席阿什12日现场主持了人权理事会成员改选的全体会议及无记名投票工作。共有28个国家参与竞选将于明年任期届满的14个人权理事会成员席位;遵循公平地域分配原则,其中非洲及亚太国家集团分别拥有4个席位,其余三个地区组、即东欧、拉美和加勒比,以及西欧和其他国家集团则分别有两个席位。阿什随后宣布了投票及当选结果。 阿什:“(英语)以下14个国家获选成为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三年,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它们分别是:阿尔及利亚、中国、古巴、法国、马尔代夫、墨西哥、摩洛哥、纳米比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英国和越南。我向当选国家表示衷心的祝贺!(掌声)” 中国当天以176票高票再次当选。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大使就此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促进和保护人权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积极开展人权领域国际合作。中国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名符其实。此次高票当选进一步充分说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高度肯定。王民说,中方感谢各国对中国竞选的宝贵支持。中国将积极深入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工作,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对话、合作,反对对抗、施压,为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人权理事会由联大于2006年3月15日通过决议创立,以取代之前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工作,解决侵犯人权的状况以及对此提出建议。人权理事会共设47个席位,其中亚洲和非洲各占13席,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占8席,东欧占6席,西欧和其他地区占7席。联大每年改选三分之一左右的理事会成员。理事会成员每届任期三年,最多可连任一次。连续两任后须间隔一年方可寻求新任期。中国曾在2006年至2012年担任人权理事会成员。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专题报道: 减排温室气体 弥合差距尚有契机 (9:36)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在2010年于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同意将全球变暖控制在与工业化前相比2 ℃的范围之内,其中大部分国家还向联合国承诺或表明了各自的减排目标。对所有事情都要寻根问底的科学家们对这些减排承诺进行了计算,并且发现,即使全部承诺都兑现也不足以实现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的目标。这一研究结果为目前正在华沙召开的又一次气候变化大会提供了决策参考。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在华沙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柏林、内罗毕和里约热内卢发布了2013年《排放差距报告》。 环境规划署首席科学家约瑟夫•阿卡莫(Joseph Alcamo)在柏林的发布会上表示,这份报告是在环境署的协调下,由17个国家的44个科学团体合作编写而成,探究的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诺和行动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阿卡莫: “自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以来三年已经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在2010年这次非常重要的大会上,各国正式同意,将气温的上升控制在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2℃的水平。随之问题就来了: 我们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呢? 科学家就此作出了一个并不令人惊奇的回答。他们表示,我们得有一个碳预算,就像我们的家庭有一个预算一样,如果我们想要保持在2℃的水平之内,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就只能排放一定的碳。也像家庭预算一样,你可以在当下花很多钱、排放很多碳,但交换条件是以后得紧缩开支、让排放量变低。反之亦然。” 报告指出,如果要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之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高峰值的年份必须控制在2020年左右,届时最大排放量应不超过4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便为进一步减排铺路,2025年要减至400亿吨,2030年要减至350亿吨,到2050年要减至220亿吨。由于这个目标是基于2010年就开始行动的前提设立的,报告发现达到这一目标正变得越来越困难。 阿卡莫: “各国最初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后来在坎昆会议上正式承诺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中国家从那时以来提交了一些减排计划,他们没有用一个强烈的字眼说要‘承诺’减排,但表明了减排计划。大约有一百个国家已经表示将努力减缓温室气体的增加,或者减少排放量。现在我们要考察的是在我们的目标与承诺之间有没有差距。现在全球的排放量是490亿吨,到2020年,我们需要下降到440亿吨,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对承诺置之不理,那么我们就在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到2020年,排放量将达到590亿吨。好消息是,各国的确做了承诺,科学家们将他们的承诺加在一起进行了计算,创造了四种不同程度的承诺兑现产生的结果。这些结果介于520亿吨到560亿吨之间,离440亿吨的差距很远。差距在80亿吨到120亿吨之间。120亿吨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相当于现在全世界所有发电厂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0%。所以结论是,各国的承诺不足以达到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 ℃的目标。 ” 如果国际社会不立即采取广泛行动弥合温室气体排放的差距,那么本世纪通过成本最低的提高能效、增加可再生能源等途径把气温上升控制在2 ℃以下的机会将很快消失,各种挑战也将随之而来。 阿卡莫: “如果我们不弥补这个差距,将会发生什么? 世界末日到了吗? 暂时还没有。但我们就走在了一条不一样的曲线上,到最后气温上升有可能不是2 ℃,而是4 ℃。还有一种情形是我们现在懈怠,到了2020年,突然意识到,我们的确想控制在2 ℃之内,然后就想赶上来。但是我们必须以双倍的速度来减排,其次,我们必须将排放量大幅度降下来,甚至必须要负排放才行,也就是说我们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量必须大于我们的排放量。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其实不是,通过生物能量和碳储存技术——这些技术一度只停留在纸面上,现在已经开始实践——在原则上是可以实现负排放的。但如果我们采取行动等得过久,我们就会越来越依赖这些技术,付出的成本也会更高。” 环境署首席科学家阿卡莫指出,尽管机会的窗口正在缩小,但仍可能通过坚定而迅速的行动实现2020年每年仅排放4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目标。 阿卡莫: “我们如何弥补120亿吨的差距呢?如果我们强力执行有关承诺的规定,那么我们就能够减少40亿吨的差距。如果我们扩大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在二氧化碳之外增加氢氟烃和甲烷等重要的温室气体,而且让更多国家在这方面仅做出中等程度的承诺,又能减少20亿吨的差距。对于还剩下的60亿吨差距,需要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完成。” 报告指出,提高能源效率,到2020年可能削减高达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差距。例如,照明用电约占全球电力消耗的15%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已经有50多个国家加入了全球高效照明合作项目,并同意到2016年底逐步淘汰低效白炽灯。通过可再生能源计划,到2020年可以减少10至30亿吨排放量。2012年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总投入为2440亿美元,全球新安装的可再生能源容量达115千兆瓦,在过去八年中,设立清洁能源目标的国家数量从48个增加到140个,表明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正在加快。此外,改革对化石燃料的补贴,到2020年可能会带来4至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效益。 阿卡莫: “现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强有力的政策正在减少排放,比如在交通运输业,通过大力减排,2020年有望减少15亿到25亿吨二氧化碳。这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完成,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系统,现在有十六个国家有这种系统,墨西哥城建成快速公共汽车系统以后每年减少了1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建筑领域,可以采取大量措施,目前已经有75个国家通过了有关电器设备的能源标准和标识规定,如果加强这些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实施,在2020年,这一项就能够减少10亿吨排放量。” 2013年《排放差距报告》尤其指出,在农业领域进行减排大有可为,能够在2020年达到10亿到40亿吨的减排量。如果达到40亿吨的话,就占需要弥合的差距的三分之二。这可以通过一些现实可行的农业操作来实现。比如实行免耕农业,也就是说不耕田,直接在前一季作物的覆盖层下播种。这样能减少来自土壤扰动和使用农机具产生的排放。同时,在水稻生产中加强养分和水分管理,可以减少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量。在农林业中,在农场和景观中种植多年生木本植物,增加生物质和土壤从大气中捕获和封存的二氧化碳。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世界肺炎日”:联合国强调采取切实干预措施消除小儿肺炎 (2:43)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今年的11月12日是第五个“世界肺炎日”。世界卫生组织在“肺炎日”当天指出,肺炎仍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大杀手,每年夺去全球超过100万儿童的生命。世卫组织强调,消除肺炎造成的可避免的死亡,需要来自国际社会以及各国政府的政治意愿、协调一致的行动以及充足的资源。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 Alliance)在“世界肺炎日”当天指出,抗击肺炎这一传染性疾病无需采用难以操作的复杂措施,只要简单的干预措施以及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药物和医护就可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世卫组织强调,如果实施得当,采取以下5个简单的措施,就可有效降低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在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进行全母乳喂养,此后在补充固体食物的同时坚持母乳喂养至2岁;二、接种百日咳、麻疹、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疫苗;三、提供必要的清洁用水、卫生和洗手设施;四、改良炉灶,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五、使用包括阿莫西林在内的药物及时治疗。 2013年4月,世卫组织和儿基会启动了“肺炎预防和控制全球行动计划”,为决策者、捐助方以及民间社会立即采取行动实施预防和控制肺炎制定了一份综合性战略。 2013年“世界肺炎日”的主题是“以创新方法消除小儿肺炎”。为庆祝第五个“世界肺炎日”,毛里塔尼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还引进了肺炎球菌疫苗并于“肺炎日”当天推出。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支持下,预计到2015年全球使用肺炎球菌疫苗的国家将超过50个。 在世界范围内,肺炎是造成儿童死亡的唯一首要原因。据估计,肺炎每年造成12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占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18%。肺炎影响所有地方的儿童和家庭,但在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最为流行。 2009年4月,包括世卫组织、儿基会等在内的全球近百个组织和机构创建了“全球消灭儿童肺炎联盟”,并将每年的11月12日定为“世界肺炎日”,以此推动各界关注肺炎这种被称为“被遗忘的杀手”的致命疾病,特别是其对儿童所造成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诊治应对行动。 肖凡,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联合国报告:公民安全问题严重制约拉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3:23)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1月12日在纽约总部正式发布《2013-2014拉美人类发展报告》,称该地区国家面临不安全这一共同挑战,并因此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报告强调,仅仅依靠加强打击犯罪的举措尚不足够,需要通过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包容经济增长、加强安全和司法机构建设等协调一致的综合行动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区域性棘手难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办事处主任穆尼奥斯(Heraldo Muñoz)12日在接受联合国电台专访时引述报告主要发现指出,拉美地区国家近十年来繁荣发展表现突出,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5%;在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的同时,不平等指数也持续减低;同时,区域经济更加一体化,民主更加巩固……然而,令人费解的一个矛盾现象是:拉美地区的暴力、犯罪和不安全问题却日趋恶化。 穆尼奥斯:“(英语)谋杀率过去十年间在接受评估的18个拉美国家显著上升,目前已达到每十万人当中有超过10人遭谋杀的流行程度;平均每年有记录的谋杀案在10万起左右;在2000年至2010年间总共超过100万起,而同期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这一指数均呈现稳定或者下降的趋势。同时,最近25年盗窃案件几乎翻了三番。犯罪的增多和扩散增加了公民的恐惧,同时对地区经济构成严重影响,如果没有谋杀造成的大量人员死亡,拉美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可增加至少0.5%,相当于240亿美元。” 报告指出,威胁拉美地区安全的主要有六大相互关联的问题,其中包括街头犯罪、性暴力、青年犯罪及针对青年人的暴力、腐败、国家行为者实施暴力行为,以及有组织犯罪。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相当复杂,主要是因为拉美国家近年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较低,只注重拉升消费,而缺乏社会流动;同时,迅速和杂乱无章的城镇化发展使得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学校系统欠缺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军火、贩毒以及毒品滥用等犯罪问题无法得到有效惩处,公民对司法机构和警察不信任,导致暴力和犯罪问题日趋恶化。 报告表示,强力镇压犯罪活动的“铁拳”政策经过证明在拉美地区并不管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报告建议拉美国家进一步加大安全和司法机构改革力度,结束有罪不罚现象,以增进公民的信任、支持与合作;同时,出台有效政策,对酒精、毒品、武器等所谓“犯罪触发器”加强管控,并重点为容易遭受影响的脆弱人群提供保护和扶助;此外,拉美国家需要通过改善人民生活、增加青年发展机会、促进包容经济增长等协调一致的综合政治行动来为解决不安全难题寻求出路。 程浩,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台风“海燕”过境越南未造成重大损失 联合国赞扬越南政府应对有方 (2:09) | File Type: audio/mpeg | Duration: Unknown

给菲律宾造成重创、导致上千人丧生的超强台风“海燕”上周日在越南北部沿海地区登陆,带来强风和暴雨,但由于越南方面在几天前就采取了积极的防范措施,灾害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大幅降低。联合国驻越南国家工作队对越南当局在“海燕”登陆前,面对灾害体现出的强大领导力以及所采取的减灾防灾措施表示赞扬。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联合国驻越南国家工作队11月12日指出,尽管“海燕”10日 凌晨在越南城市海防和广宁登陆时已减弱为一级台风,但仍给该国中部和中北部11个省份带来了强风和暴雨。 越南政府早在“海燕”登陆前三天就积极采取防备措施,该国总理8日首次启动了最高级别的备灾预警,作为防范措施的一部分,近80万民众在“海燕”登陆前被组织疏散。因此,当“海燕”在该国北部登陆时,被疏散的中部地区民众大都已安全重返家园。 此外,中部地区的省级机构也发出了最高级别的预警,要求采取一切必要防范和应对措施。越南当局还派出了一个高级别代表团从“海燕”登陆前开始,全程负责指挥减灾防灾的应对行动。 联合国驻越南国家协调员普拉蒂巴•梅塔(Pratibha Mehta)表示,越南当局面对即将来自的灾害所采取的不同凡响的准备措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该国最高领导层的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在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第30号台风“海燕”于8日在菲律宾中部的东萨马省登陆,最大风速据报道达每小时379公里,是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遭遇的最强风暴。“海燕”11日清晨在越南东北部广宁省沿海登陆后,减弱为热带低压,迄今仅造成10多人死亡。此后,“海燕”继续北上进入中国广西省境内。 肖凡,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Comments

Login or signup comment.